【品牌战略】沿河:实施品牌战略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 招商动态 |2017-05-11
文 | 田维令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在文化、生态、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趟出一条念好山字经、作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路子,先后荣获中国空心李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黑叶猴之乡、中国山歌之乡,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借助“中国空心李之乡”做强精品水果业
沿河沙子空心李,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栽培历史,成熟时果核与果肉自然分裂,果肉脆嫩、汁多爽口、清香浓甜,有“人间仙果、李中茅台”美誉。2006年沙子空心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7月沿河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空心李之乡”。
如何让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沿河自治县提出建设“武陵山农特产品基地县”的目标,把沙子空心李为主的水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在沙子、中界、团结、和平、晓景、板场、黑水等11个乡镇、街道189个村规划了10万亩空心李基地,其中,沙子街道和中界镇的核心区被列入“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2016年已投产果园4.8万亩,实现产值1.2亿多元,沙子空心李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谯家自然生长的泡核历来远近闻名,多年前由于农民缺乏资金和技术,核桃规模小,面积不大。据李家寨村民李仕贵介绍,他家的那棵核桃树,每年都被人按0.5元/个的价格预订,销路十分好。谯家镇抢抓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机遇,启动了10万亩核桃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引进贵州森宝生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建成了2000亩核心示范基地。在此带动下,全镇2O个村种植核桃4.1万亩,谯家成为黔东10万亩优质核桃中心示范区。
受乌江切割,境内群山环抱、溪水纵横、低山、低中山、槽坝交错并存,形成了雨热同期,光温同步,昼夜温差大和小气候明显的气候特点。沿河自治县依托气候和资源优势,将果蔬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大力发展空心李、琯溪蜜柚、软质石榴等特色优质水果生产,走精品之路。2016年,全县投产果园面积达10万亩,果品总产10万吨,水果年产值2亿多元。
借助“中国古茶树之乡”做精生态茶产业
走进群山环绕、绿树簇拥、云雾缭绕的塘坝乡楠木、榨子村,映入眼帘的一株株古茶树,良好的自然生态使古茶树繁衍成茵。据统计,塘坝镇古茶园集中连片面积约2.5亩,分散古茶树约2万株,最大茶树直径0.87米,周长2.73米,树高6.4米,经贵州省茶科所专家鉴定,茶树最大树龄在1000年以上,最小树龄也有500多年的历史。
沿河自治县因势利导,组建了沿河千年古茶有限公司,推进二维码身份标识,组织省、市专家制定了古茶园产业发展规划,使古茶产业发展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2014年,沿河千年古茶有限公司生产的千年古茶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2016年沿河县荣获“中国古茶树之乡”。
2012年,沿河通过招商引资,成立懿兴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公司,开发研制了“懿兴雀舌”“乌江翠芽”“乌江高绿”“乌江红茶”等系列茶,产品远销上海、广州、福建、重庆、贵阳等大中城市。“画廊雀舌”的483项指标通过了欧盟茶产业协会的检测,产品销往欧盟,加快了沿河生态茶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步伐。
沿河自治县以此为契机,整合全县茶产业资源,大力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三位一体战略, “梵净山·沿河古茶”品牌逐步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市场融资、连锁加盟等方式组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集团,做大做强品牌企业。除此之外加快推进“梵净山·沿河古茶”地理保护标志认证工作,做到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地方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对外宣传,树立“梵净山·沿河古茶”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借助“中国黑叶猴之乡”激活全域旅游业
沿河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娄山脉北东,地处沿河、务川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各类珍贵野生动物300余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的栖息地,据统计现有黑叶猴76群730余只,2016年被授予“中国黑叶猴之乡”。
步入麻阳河保护区,溪流泉涌,洞变幻多彩,空气清馨,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保护区内主要有黑叶猴王国、河谷景观、老鹰岩、石牌、国画石、月亮石、朱家洞,大河坝温泉,凉桥等二十多个景点。
沿河自治县借助“中国黑叶猴之乡”的美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让生态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先后编制了《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沿河县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黎芝峡佛指山-烽火台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成猴渡坪景区,启动了黎芝峡景区开发,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乌江山峡风景的生态旅游依法有效推进。
走进中界镇狮子山农业观光园,一条条景观大道通向莲藕种植园、白芨种植园,如珠玉盘的荷叶,迎风轻舞,美不胜收。自农业观光园开园以来,车水马流般的游人到此观光休闲,10多户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办起农家乐,一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逐渐向服务行业转变。
中界镇引进沿河自治县莲藕种植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亿元,将现代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建设1000亩的狮子山农业生态观光园。该园区以建设生态庄园、农业研发试验园为主题,规划建设高效设施蔬菜种植区、特色花卉种植区、高效渔业养殖(垂钓)区三大旅游体系,集观光、休闲、体验、种植、培育、餐饮于一体,力争到2020年建成黔东、渝西一流的高效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
沿河自治县按照“全域化规划、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思路,全力构建“一城引领、两区拉动、三园并举、四线串联”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努力将沿河打造成“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武陵山生态旅游大县”,先后建成淇滩文化古镇、洪渡风情小镇等文化旅景区,谯家万亩茶场、塘坝千年古茶、后坪玉泉古茶树群茶旅景区,谯家、晓景等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借助“中国山歌之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沿河是土家族聚居区,素有“无节不歌”、“不唱山歌不山海”的生活习俗。近年来,收集整理《这山没得哪山高》《大雨落来细雨飘》《大阳照白岩》等一大批土家山歌,土家歌王黄旭带着《这山没得哪山高》多次走进央视舞台,土家山歌逐渐成为沿河的文化品牌,沿河也因此荣获“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的美誉。
沿河自治县把山歌沿河文化品牌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农村更加活跃、更加富有生机,在429个行政村实施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工程,每个村新建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阵地,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沿河自治县把文化扶贫与易地扶贫搬迁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依托旅游扶贫、田园变公园、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启动了1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实施美化、绿化、洁化、 亮化工程,确保建成一个安置区形成一个新景点,使农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沿河自治县把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山青、水净、天蓝、地洁、气鲜五大举措,采取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方式,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启动农户房前屋后绿化工程,村寨路灯建设工程,实现农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现如今,走进沿河的乡村,宽阔的通村油路,整齐明亮的路灯,房前屋后绿树成茵的果树,映衬着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民居,村级文化广场到处是舞动的身影和山歌的旋律,一派和谐的田园美景。
审稿:文岸
任廷海
校对:翁莉莎
杨敏
刘 洪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